为农业综合开发插上科技之翼积极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8-04-12  浏览次数:   来源:  字体大小:【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卢贵敏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要素。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策划举办的这次“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层论坛,紧贴中心,精准聚焦,对更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这次机会,结合农业综合开发职能定位和实践探索,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谈一点体会,和大家交流。

一、农业综合开发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1988年,为扭转粮食产量多年徘徊不前、主要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显的局面,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土地开发建设基金(后改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统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在近三十年的开发实践中,农业综合开发紧紧围绕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7.8 亿亩,对1340 处重点中型灌区进行了节水配套改造,扶持了一大批农业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类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综合开发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大有可为。一是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基。农业综合开发把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将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坚持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二是大力扶持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切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要。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扶持优质高效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流通服务等项目,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集中打造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效。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载体,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大力推进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稳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本。农业综合开发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围绕主体功能区定位实施差异化的开发政策。大力开展生态治理、水土保持、草原生态等项目,大规模营造农田防护林、改良草原草场、开展小流域治理,有力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围绕贯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4月中旬,财政部农发办组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全国省级农发机构开展研讨培训,提出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点在“五保障一探索”方面下功夫、见成效。一是拓展投入渠道提供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二是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基础保障。落实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任务,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建设重点,2017年要建设2800万亩高标准农田。三是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供产业保障。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小特色”做成“大产业”,把“大产业”做成“特优区”,把“特优区”做成“综合体”。四是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水平提供机制保障。认真贯彻落实第84号财政部令,深化“放管服”改革。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突出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破解难题,注重成果运用。六是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益探索,激发农业综合开发新动能。农业综合开发不仅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也将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争取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二、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穿全局的主基调,坚持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好农业综合开发的职能作用。同时,要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立足职能定位,实施创新驱动,积极拓展新的工作着力点,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要求,把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作为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建设田园综合体的重要意义。田园综合体是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环境可持续、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要求,以美丽乡村和产业发展为基础,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统一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设计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

建设田园综合体顺应了农业农村发展趋势和历史性变化,反映了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从生产的层面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都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传统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固化,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受到制约,迫切需要寻求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抓手。从生活的层面看,城市化和工业化使得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乡村社会功能退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位,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使得农村成为城乡一体化和“新四化”发展中的突出短板。同时,城乡居民对乡村生态旅游、领略乡村文化、体验农耕文明等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从生态的层面看,农村是“绿水青山”的保护区和涵养地,担负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农村生态田园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利用农业文明的田园风光和独有魅力,打造城乡居民向往的绿色生态家园,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因此,中央提出建设田园综合体,不是在生产、生活和生态等领域单一的、局部的试点探索,而是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变革,是引领未来农业农村发展演变的重大政策创新。

(二)田园综合体的理念内涵。一是突出“为农”理念,坚持姓农为农,广泛受益。建设田园综合体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以综合体为载体,带动农民从三产融合和三生统筹中广泛受益。二是突出“融合”理念,坚持产业引领,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体现的是各种资源要素的融合,核心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一个包含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仓储、金融、旅游、康养等各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三是突出“生态”理念,坚持宜居宜业,三生统筹。要保持农村田园生态风光,保护好青山绿水,留住乡愁,实现生态可持续。要建设循环农业模式,在生产生活层面都要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使田园综合体成为一个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的绿色发展模式。四是突出“创新”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创意。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建立在各地实际探索雏形基础之上的新生事物,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划设计,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保护和发扬原汁原味的特色,而非移植复制和同质化竞争。五是突出“持续”理念,坚持内生动力,可持续发展。建设田园综合体不是人工打造的盆景,而是具有多元功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农业发展综合体,要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聚要素资源,激发内生动力。

(三)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思路。一要坚持“姓农为农”的根本宗旨。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通过合作社等渠道让农民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进程;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生态友好。二要建立资金投入和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综合体建设。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使地域得发展、企业得效益、农民得实惠。三要充分发挥政策合力。要强化与相关涉农政策和资金的统筹衔接,探索以田园综合体试点为平台,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领域建设,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四要重点推进六大体系建设。要围绕田园综合体建设目标、功能定位和模式特色,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综合施策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

三、为农业综合开发插上科技之翼,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紧密结合,协同发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在于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在于实施“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农业综合开发以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主要职能,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力量;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主要依靠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这两个方面是“一体两翼”,必须紧密结合,协同发力。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在农业科技工作中始终面向国家农业战略需求与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紧密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展高层次科学研究,研发形成了一系列基础性、开创性、前沿性农业科技成果,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保障我国农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起到了关键的保障作用。在农业综合开发近30年的开发实践中,与中国科学院及其下属研究机构始终保持了密切的接触和合作,双方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平台优势和中国科学院的技术优势,深入推进院地合作,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在省市等不同层面分别联合实施了一系列科技示范项目,在农业良种繁育、肥水管理、科学施药、灌排技术等方面推广应用了一大批适地适用的农业先进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在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二)中国科学院加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开创了双方交流合作的新局面。2014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正式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十一个成员单位之一,这标志着中国科学院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合作迈上了新台阶。近期,中国科学院、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牧业科技示范项目,已报经国务院批准启动实施。该项目针对我国草牧业发展中的科技短板和产业短板,在呼伦贝尔实施以草牧业科技示范为核心、以科技创新要素投入为牵引的现代草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生态功能恢复,生产能力提升和农牧民生活改善,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同时,农业综合开发注重发挥中国科学院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农田质量评估、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科技优势,双方联合启动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三方评估项目。目前,各地高标准农田自评和示范性评估工作已完成,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第三方评估工作。该项目开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先河,将为农业综合开发乃至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三)为农业综合开发插上科技之翼,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建立科技措施资金的整合机制。农业综合开发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措施资金投入,提升科技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成效。要探索建立农业科技资金的整合投入机制,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为平台,整合相关农业科技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措施的规模效应。要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吸引和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领域,为农业科技成果研发和技术推广提供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科技示范项目的建设机制。一是在国家层面,建设好与中科院的合作示范项目。重点推进呼伦贝尔草牧业科技示范项目,以科技为先导,以产业为抓手,以企业为平台,建立完善“产学研”一体化推进机制。围绕农业生产和科技领域的关键和瓶颈环节,积极谋划实施新的合作示范项目。二是在地方层面,规划实施一批科技示范合作项目。紧密围绕地方实际和市场需求,打造院地合作平台,推进实施一批技术先进适用、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院地合作示范项目。三是在部门层面,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充分发挥农业、林业、水利、供销总社等部门行业技术优势,重点在良种繁育、名优经济林、中型灌区等领域,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内涵的部门项目,在科技应用推广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今后,农业综合开发要把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政策,集中合力,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利用,全面提升项目区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让农业综合开发插上科技之翼,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本文系卢贵敏主任2017年6月25日在“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上所作的报告)

 

【打印本页】【加入收藏】【关  闭】
主办:bet365提款多久到账 承办:bet365提款多久到账办公室
网站联系电话:0515-6660423 地址:盐城市世纪大道21号 邮编:224005 技术支持:南京南大尙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7024033号